首页> 动态> 详情

把全网逼疯的“心疼白茶”事件:比贫穷更可怕的是…… 世界球精选

2023-05-03 01:26:28 来源:东方资讯

有这样一个视频火了,让人看了血压都快瞬间飙升。

一个东北大哥,发现他妈妈正在厨房里煮茶叶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定睛一看,用的茶叶居然是自己平时舍不得喝,来了贵客才拿出来招待的特级白茶:

18年的白毫银针,8000元一斤的那种。

大哥憋着火问他妈妈,这茶叶谁给你拿来的?

他妈妈漫不经心地说:“我自己拿的,我一看它都过期好几年了。”

大哥气得够呛,但怕妈妈知道茶叶真正的价格后心疼,也没准备告诉她实情。

结果后来在监控里看到,他爸妈吃茶叶蛋的时候还埋汰他,说幸亏拿来煮了蛋,要不这茶叶过期了肯定被他扔了。

“一天天牛哄哄的,什么都想扔,就不知道珍惜钱。”

大哥的心态已经佛了,毕竟这不是他爸妈第一次这样,因为过分节俭反而浪费更多钱。

过年的时候,他带着爸妈去三亚度假,两个月花了20多万,光租别墅就一个月花了5万多。

结果你猜怎么着?他爸妈不是来享受风景、美食,而是来节约来了。

他妈妈小年做的花卷,一天要回锅2回,截至初一已经回锅了16次,坚硬如铁。

大哥一让她扔掉,她就哭,他爸实在咬不动了,没吃,她妈妈就要求把花卷放进行李,带上飞机。

返程的时候,他爸妈硬是要把所有东西都带回去。

而且不让他寄快递,顺丰已经上门了被他爸推回去了。

一大堆行李包括啥呢?吃剩的菜、没喝完的饮料、卫生纸,甚至连扫把都要绑在身上带回去。

结果原本要送他们去机场的司机,看到17件行李当场震惊了,根本装不下,直接踩了油门走掉了。

这导致全家人没赶上飞机,6个人的机票全部作废,退掉扣了好几千的手续费,后续只能坐火车。

评论区里,很多人都佩服起大哥的情绪管理,要是换作自己,早就被气得半死了。

3.提高心量,用成长的心态对待每一项工作

责任心过度的人,总是过于执着结果的好坏,从而忽略了自己在过程中的成长。

提高心量,便是提高对结果的包容程度,敢于承担不好的结果,才能够彻底释放焦虑。

唯有这样,方才能拥有好心境,沉得住气、不慌不忙地修炼成为更高级的自己。

写在最后

咨询师陈海贤曾劝慰一位对工作过度负责的学生:“不是所有的责任都是你的,你也可以把责任归于别人。”

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成为他人值得托付的伙伴与下属,但真正的责任感,绝不是苛求成功、牺牲自我。

而是心有所向,目标清晰,对得起结果,不辜负自己;

是不卑不亢,界限分明,拎得清事情,看得清自己。

人生苦短,往后余生愿我们摆脱内耗,轻装上阵,红红火火做工作,风生水起搞事业。

节俭是一种美德没错,但这种堪称迷惑行为的“节俭”,不但毫无意义,反而为此浪费了更多的钱,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

明明生活条件已经足够富裕了,精神却还一直停留在稀缺、贫穷的状态里。

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:“你见过最无用的节俭行为是什么?”

点赞最高的回答,分享了关于她奇葩无比的前男友一家的故事。

前男友的父母都是退休教师,在三线城市有两套房,可以说没有什么经济负担,但却抠门到极致。

家里的马桶用了十几年,水箱坏了,盖子没了,圈也没了,但就是不让修、不让换。

结果有天,他母亲蹲太久腿麻,一下子整个人后仰坐到了马桶里,年久松动的马桶被压倒摔碎。

人也摔得尾椎骨折,腿、屁股、手都受了伤,医药费花掉一万多,自费部分的钱足够买5个新马桶了。

给他们换了新马桶没多久,小区里建了免费公厕。为了省水,老两口就不在家里上大号了。

某个大冬天的晚上11点多,他父亲内急,又不肯在家解决,偏要往公厕走。

天黑路滑,台阶积水结冰,结果一下子滑倒了。

手腕骨折加小腿骨折,医药费花掉两万多,自费部分的钱足够交10年水费了。

更绝的是,他们家有次破天荒地“奢侈”了一把做了炸虾。

没想到,一口下去,他才发现整个虾都发黑了,明明炸过却渗着发臭的汁水。

原来,那是他父亲单位发的年货,在冰箱里冻了8个月,因为停电化了才拿出来吃。

炸出来的虾味道是臭的,他父亲还想吃,前男友直接给倒进了厨房的垃圾袋里。

没想到当天晚上,他母亲就把垃圾袋里的炸虾捡了出来,剥去虾壳,把虾肉剁碎拌了馅儿,然后拎着馅儿去他姥姥家包了顿饺子。

原本就有心脏病的老太太,吃得上吐下泻进了医院,一折腾差点去了半条命。

这已经不是在节俭了,而是在自虐,通过病态的方式来获得心理上的宽慰。

但这种行为,只会让整个家庭陷入“越省越穷”的死循环里,浪费大把的时间和金钱,甚至是生命本身。

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,叫“飞去来器效应”。

以前,澳大利亚人经常用一种曲形坚木制成的武器来战斗、狩猎,形状像飞镖一样。

它会沿着一条弧线飞出去,然后再继续沿着弯曲的弧线折回来,重新回到扔出者的手里。

如今,它用来形容这样一种现象:

行为举措产生的结果,与预期的目标完全相反。

就像扔飞去来器一样,用力地将它往一个方向扔,结果它却飞向了相反的方向。

到底应该怎么做呢?给大家3点建议:

1.眼光向内,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

责任感的本质是一种付出,而任何付出的前提,都是要先照顾好自己的内在感受与需求。

若感觉到工作量分配不均,不妨勇敢提出质疑,带着委屈与不忿处理工作,只会事倍功半;

若犹豫不决是否要接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,不如先停下来问问自己,不计结果的前提下,是否愿意立刻尝试......

学会关注自我,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处理工作。

2.主客体分离,不要试图“拯救”他人的命运

主客体分离,用阿德勒的话解释,就是“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,但是不能强迫马喝水”。

工作中也是同样的,我们可以替别人出主意,但不可以替别人做决定。

要学会适可而止,千万不要因为过度负责,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界限,错把别人的难题当成自己的烦恼。

到头来,成就了“依赖的他人”与“被掏空的自己”。

来源:全景视觉

关键词:

上一篇:焦点关注:新生代席卷荧屏,重点待播作品一览!
下一篇:最后一页